索  引  号 113708120043222000SWJ/2022-0830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兖州区水务局 组配分类 风险评估
成文日期 2022-05-13 废止日期
有效性
济宁兖州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发布日期: 2022-05-13 21:19 信息来源:兖州区水务局 浏览次数:


1.1概述

1.1.1编制依据

1、《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2]2492号);

2、《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13]428号);

3、《山东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水利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的通知》(鲁水政字[2014]1号)。

1.1.1工程概况

本项目按照“充分利用地表水、控制利用地下水、积极引用长江水、鼓励采用非常规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总思路,坚持节水优先,开源节流并举,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地新建平原水库、实施河道拦蓄工程,拦蓄雨洪资源;开展抗旱水源、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地、地表水厂建设,实施南水北调地方配套等跨流域调水和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利用水系建设河道自然湿地工程,净化水质,提高供水保障,打造水利风景区;开展地表水厂建设,新建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等措施,同时把非常规水源利用作为开源的重要措施,加大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力度,推进再生水、矿坑水的利用,加强城镇雨水集蓄利用和雨污分流。

1.1风险调查

为完成本社会稳定风险调查,成立了由项目法人主要领导任组长、区水务局、项目组成员以及涉及镇、村相关人员组成的风险调查工作组,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调查分析。

风险调查范围包括项目涉及到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所有因素,涵盖拟建项目建设和运行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范围。

利益相关者是指在工程建设和运行全程阶段受到影响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主要调查利益相关者对拟建项目建设实施的意见和诉求,充分听取意见,了解真实情况,表达利益相关者的真实意见。社会稳定风险调查内容列表如下:


社会稳定风险调查表

 

序号

类别

分类

解释

1

当地自然条件

自然环境

地理特征如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等,现状自然环境噪声、振动是否超标;区域交通状况,沿途村落分布情况。

2.1

当地社会条件

人口特征

项目涉及人群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从事行业、收入等对项目的影响。

2.2

社会环境、文化状况

项目所在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3

习俗情况

项目所在地人群的风俗习惯

2.4

历史矛盾

项目涉及人群、区域曾发生的风险事件以及对项目可能带来的影响

2.5

敏感目标

项目建设对当地公共基础设施的影响(如水源地等)

3.1

利益相关者态度

意愿

对项目的认可度、支持率以及反映与接受程度

3.2

诉求

对项目建设以及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议、诉求

4.1

当地政府、社会组织态度

地方政府态度

地方政府(街道、村委会等)对项目的认可度、支持度、配合度

4.2

职能部门态度

区县、发展改革、规划土地、交通、住房保障、环保、配套、教育、医疗等职能部门对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4.3

后勤保障力量

水、电、气、通信、交通灯基础设施以及医疗、教育等社会福利及生活设施方面对项目的配合度和保障力量

4.4

其他社会组织态度

其他社会组织环保组织等对项目的认可度、支持度、配合度

5

时机条件

建设可行性

建设条件是否成熟、经济影响

6

其他

--

是否会导致不均衡

 

1.1风险因素分析

1.1.1风险识别

在风险调查基础上,针对群众不理解、不认同、不满意、不支持的方面,或在日后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的情形,全面、全程查找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各种风险因素。围绕拟建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是否可能引起群众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从拟建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可能对外产生的负面影响,项目与当地经济社会的相互适应性等方面,全面、动态、全程识别拟建项目建设和运行可能诱发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稳定风险事件,识别影响拟建项目总体目标顺利实现的各种社会稳定因素。

拟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因素众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项目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风险和项目与社会的互适性(社会对项目的认可接纳)风险。运用层次分析法,项目对社会稳定风险可分解为六种类型:政策规划和审批程序、征地拆迁及补偿、方案的技术经济性、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社会影响和媒体舆情。这六类可细分为32个因素,本节将结合本项目及周边环境特点,针对32个因素进行逐条对照,初步识别本项目风险因素如下表。

 

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对照表

类型

序号

风险因素

参考评价指标

是否为该项目风险因素

备注

一.政策规划和审批程序

1

立项、审批程序

项目立项、审批的合法合规性。


2

产业政策、规划

与地方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相容性,周边敏感目标(重要厂矿企业、住宅、等)与本工程的位置关系和距离等。


3

设计标准

与行业中长期规划的符合性、功能定位的准确性。


4

立项过程中公众参与

建设方案、环评、风险调查过程中的公示及诉求、负面反馈意见等。


二.征地拆迁及补偿

5

建设用地、房屋征拆范围

建设用地是否符合因地制宜、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总体要求,房屋征拆范围与工程用地需求之间、与地方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等。


6

被征地农民就业及生活

农民社会、医疗保障方案和落实情况,技能培训和就业计划等。


7

土地房屋征拆补偿标准

实物或货币补偿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与近期类似地块补偿标准之间的关系(过多或过少均为欠合理)。


8

土地房屋征拆补偿程序和方案

是否按照国家和当地法规规定的程序开展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工作;补偿方案是否征求公众意见等。


9

特殊土地和建筑物的征收程序

涉及基本农田、军事用地、宗教用地等征收征用是否与相关政策的衔接等。


10

管线迁改及绿化

管线迁改方案和绿化的合理性等。


11

对地方的其他补偿

对因项目实施受到各类生活环境影响人群的补偿方案等。


三.方案的技术经济性

12

工程方案

建设方案的工程安全、环境影响、群众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风险因素。


13

工程施工可能引起的影响

主要有不良地质诱发的工程风险。


14

资金筹措和保障

资金筹措方案的可行性,资金保障措施是否充分。


四.生态环境影响

15

大气污染物排放

施工期间,工程施工、物料运输过程中大气污染物与环保排放标准限值之间的关系,与人体生理指标的关系,与人群感受之间关系等。


16

污水废水排放

污水废水排放与环保排放标准限值之间的关系


17

噪声和振动影响

与排放标准限值之间的关系,与人体生理指标的关系,与人群感受之间关系等。


18

电磁辐射、放射线影响



19

土壤污染

重金属及有害有机化合物的富集和迁移等。


20

取、弃土场

取、弃土场设计是否符合环保、水保要求。


21

日照、采光影响

与规划限值之间关系,日照减少率,日照减少绝对量,受影响范围、性质(住宅或其他)和数量(面积、户数)等


22

公共开放活动空间、绿地、水系、生态环境和景观

公共活动空间质和量的变化、公共绿地质和量的变化,水系的变化,生态环境的变化,社区景观的变化等


23

水土流失

工程实施引起地形、植被、土壤结构可能发生的变化


24

其他影响

如文物、古木、墓地以及生物多样性破坏


五.经济社会影响

25

对周边土地、房屋价值的影响

土地价值变化量和变化率、房屋价值变化量和变化率影响等


26

就业影响

项目建设、运行对周边居民总体就业率影响和特定人群就业率影响等


27

群众收入影响

项目建设、运行引起当地群众收入水平变化量和变化率,以及收入不均匀程度变化等


28

流动人口管理

施工期流动人口变化、运行期流动人口变化管理的影响等。


29

商业经营的影响

施工期、运行期对当地商业经营状况的影响。


30

施工措施的影响

拟建施工措施对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31

对周边交通的影响

施工过程对周边人群交通出行的影响,运行期间各类立交工程对周边人群、农民耕种、放牧等的影响


六.媒体舆论

32

媒体舆论导向及其影响

是否获得媒体支持,是否协调安排有权威、有公信力的媒体公示项目建设信息、进行正面引导,是否受到媒体的关注及舆论导向性的信息。


1.1.1主要风险因素

根据工程特性、移民征迁、区域社会经济构成和总体发展水平等综合分析,本工程建设的社会稳定风险影响因素相对较少,且在不同的建设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影响因素。但也存在一定的社会稳定性风险,经分析,社会稳定风险影响主要因素有群众支持问题、受损补偿问题、工程建设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协调问题、利益诉求问题和社会治安问题以及其他不可预见性问题等。

1、群众关切问题

工程前期工作和实施过程中,应广泛宣传工程的公益性特点、对群众的利益关系,与群众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误会和误解,从而使群众支持工程建设。

2、移民征迁受损补偿问题

工程建设一定存在移民征迁及补偿问题。根据工程建设征地区实物指标调查结果,受损群众补偿个人部分主要是房屋拆迁补偿、占地补偿、地面附着物补偿等,这是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核心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受影响群众的满意程度和工程建设顺利开展,所涉及的风险因素主要有:补偿项目、补偿标准和补偿标准的理解、补偿时期、补偿政策和补偿程序等。

3、工程建设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协调问题

本次涉及工程施工过程中,场内施工道路、施工总布局等均可能与当地已有的基础设施相贯通,需要利用当地交通道路;会对当地道路产生破坏。如沟通不畅或协调不好,将有可能影响当地群众与工程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

4、利益诉求问题

工程建设过程中,当建设单位对群众的特殊需求考虑不周、补偿过程出现新的问题,居民关心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能否安排劳动就业等得不到解决时,而群众又无正常的沟通、反映和诉求渠道,有可能发生阻工现象,并产生一定的矛盾得不到及时合理解决,有可能发展为社会问题。

5、社会治安问题

与工程有关的社会治安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当地群众与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人员发生矛盾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施工单位内部人员产生矛盾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其他社会治安问题波及工程建设等。无论哪种形式的社会治安问题的出现,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阻碍工程的顺利建设。

6、其他不可预见性问题

诸如少数居民受利益所趋,在无法满足其额外要求时,采取纠缠、取闹和纠集其他不明真相或有同样想法的人员阻碍施工和影响社会稳定。

1.1.1风险估计及初始等级判断

综合各单因素风险对拟建项目整体的风险影响,将项目整体风险估计结果与风险评判标准(见下表)进行对比,确定风险等级。根据总体评判标准、预测可能引发的风险事件及可能参与的人数、单因素风险程度和综合风险指数等方面综合评判项目的初始风险等级。项目整体的风险等级依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和“叠加累积”的原则进行判断。

社会稳定风险等级评判参考标准表

风险等级

高(重大负面影响)

中(较大负面影响)

低(一般负面影响)

总体评判标准

大部分群众对项目建设实施有意见、反应特别强烈,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部分群众对项目建设实施有意见、反应强烈,可能引发矛盾冲突。

多数群众理解支持,但少部分群众对项目建设实施有意见。

可能引发风险事件评判标准

如冲击、围攻党政机关、要害部门及重点地区、部位、场所,发生打、砸、抢、烧等集体械斗、聚众闹事、人员伤亡事件,非法集会、示威、游行,罢工、罢市、罢课等。

如集体上访、请愿,发生极端个人事件,围堵施工现场,堵塞、阻断交通,媒体(网络)出现负面舆情等。

如个人非正常上访,静坐、拉横幅、喊口号、散发宣传品,散布有害信息等。

风险事件参与人数评判标准

200人以上

20人~200 人

20人以下

单因素风险程度评判标准

2个及以上重大或5个及以上较大单因素风险

1个重大或2到4个较大单因素风险

1个较大或1到4个一般单因素风险

综合风险指数评判标准

>0.64

0.36~0.64

﹤0.36

由对照结果可以看出,本项目在未采取防范和化解措施的情况下,没有较大单风险因素,属于低等风险项目。

1.1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加强防范,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应进行有效化解,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为维护社会稳定,应成立维护社会稳定和平安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工作组,以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化解社会稳定风险措施,维护社会稳定。

1、群众支持问题风险化解措施

在群众总体支持项目建设的前提下,针对群众较为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如环境保护、生态破坏等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为重要关注点。

(1)针对工程施工造成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不利影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措施,使不利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2)工程施工用工和建筑材料,尽可能吸纳和采用当地居民和材料,为地方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经济收入。

(3)合理进行施工布置和作业程度,减少不利环境影响,减轻噪声扰民和扬(粉)尘对居民的影响。

(4)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同时,尽可能方便当地居民的,改善当地其他基础设施条件。

(5)针对当地特殊贫困人群实施帮扶措施,落实和解决群众较为关心的问题。

2、受损补偿问题风险化解措施

(1)广泛深入宣传国家有关移民政策、法律法规和地方规定。

(2)统一政策、统一补偿支付时间、统一实物补偿标准、准确计算分户居民补偿额。

(3)实物补偿程序公开化和程序化。

(4)对居民存在的疑问及时耐心解释和引导工作。

(5)保持居民反映和申诉渠道的畅通。

3、移民安置问题风险化解措施

(1)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紧密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使移民安置有利于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将移民安置规划与工程影响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治理相结合,妥善安排好移民的生产、生活。移民安置规划的基本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和实施,使移民生产生活逐步达到或超过原有的水平,并能够可持续发展。

(2)生产安置

大农业安置:农村移民安置贯彻开发性移民方针,通过采取调整土地的方式进行安置,生产安置规划方案的规模和资金以征用土地的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为限额。

结合土地整理规划,在稳定农业耕作面积的基础上,配套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复种指数,发掘土地生产潜力,强化科技兴农,推广优良品种,确保农业生产稳步提高,提高经济效益。

移民因土地减少的损失可以通过利用调地后节余的土地补偿费和劳动力安置补助费来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及种植栽培技术,或通过其他种植业和其他养殖业生产开发项目的收入来弥补。

二、三产业安置:依托当地企业,促进移民培训就业。

移民安置区在区域特色经济带动下,发展规模小型村副业,例如发展农业产品加工业,小型机械加工业等,有效吸引因土地减少而剩余劳动力就业,从而增加移民收入。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在工程建设和运行期间优先考虑移民的就业安置,提供增加收入的机会。

货币安置:有条件的移民,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次性货币补偿,然后自主择业。

(3)搬迁移民安置

本项目不存在移民搬迁问题。

4、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协调问题风险化解措施

(1)各项设施布置和建设前与当地政府和居民积极沟通和交流。

(2)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时考虑为当地居民提供方便。

(3)工程涉及道路交通时,施工期间交通部门应进行做好宣传解释。

5、利益诉求问题风险化解措施

(1)当地政府和建设单位设立专门部门,听取居民正常诉求。

(2)主动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和诉述需求。

(3)及时解决和处理相关利益方的诉述,对不能及时解决的应协调有关部门解决。

(4)保持利益相关方诉求渠道的畅通,并及时与当地政府部门密切配合,解决有关问题。

6、社会治安问题风险化解措施

(1)与当地有关部门配合,加强居民和施工人员法制教育。

(2)施工单位加强对施工外来人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尊重当地群众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和风俗特点。

(3)当地公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和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营造良好环境。

(4)施工单位及时兑现人员工资,若出现拖欠问题,业主在劳动部门的配合下,有权代扣施工单位的工程结算款用于发放施工人员尤其是民工工资。

(5)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地企共建”活动,增进了解与友谊,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7、其他不可预见性问题风险化解措施

针对其他不可预见性的问题,建设单位在日常工作中,除与当地居民多沟通交流外,还应注重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交流和互通情况,及时分析和预测可能出现的不确定问题,采取预防或防范措施,注重及时发现和观察细微矛盾的出现,及时制定应对和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预防矛盾的积累和集中暴发。

预防和解决社会稳定风险问题,建设单位所依靠的主要是当地政府,因此建设单位应与政府有关部门、当地群众及时交流信息,将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和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尽可能圆满解决,前期各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尤其是认真做好个人实物的补偿和解决好工程建设与居民切身的利益问题,同时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组建专门机构,并配备相应人员,处理相关事务,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使工程建设真正起到带动地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之作用。

1.1落实措施后的预期风险等级

在采取以上可行、有效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后,各级部门对本项目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在共同的努力下,相应对策切实落实到位后,本项目风险的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将明显下降。意味着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会发生个体矛盾冲突的可能。综合分析,该项目初始风险等级为低风险,经过采取措施后的预期风险等级降为更低。

1.1结论与建议

1、主要风险因素

经分析,社会稳定风险影响主要因素有群众支持问题、受损补偿问题、工程建设对地区生态环境影响问题、工程建设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协调问题、利益诉求问题和社会治安问题以及其他不可预见性问题等。综合归为如下5类风险:项目合法性及合理性遭质疑的风险、项目可能造成环境破坏的风险、群众抵制征地及移民安置的风险、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的风险、群众对生活环境变化的不适风险

2、主要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针对主要风险因素,进一步落实风险防范措施,以及责任主体及协助单位。

在决策规划阶段,充分考虑各因素,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协同设计单位、地方政府等部门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力争将风险降到最低;在准备、实施及运行阶段由项目法人协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县、乡镇)部门、施工及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部门,认真执行规划方案,在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程的前提下,防范和及时化解风险,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并发挥应有的效益。

3、风险等级

本项目风险等级为低风险,意味着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会发生个体矛盾冲突的可能。拟采取的系列风险防范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降低以致消除社会风险的效果。

4、结论建议

实施本项目,有利于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工程符合地区社会发展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国家产业政策等,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本工程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合理,征地拆迁安置方案完善,还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本工程设计、实施技术成熟,不存在工程建设的重大技术难题,经济上是合理可行,且工程效益显著。该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程度低,拟采取的系列风险防范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降低以致消除社会风险的效果,因此项目安全性是可以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