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的一项重大任务。根据全省现代水网暨2022年重点水利项目建设推进视频会议和济宁市城乡水务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县级现代水网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区水务局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兖州区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出意见:
(一)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济宁市兖州区九州方圆A座行政办公中心808房间(邮政编码:272100);联系电话0537-3413958。
(二)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yzqslj@ji.shandong.cn。
(三)右侧【我要发表意见】线上提交。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8月4日。
一、决策背景
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的一项重大任务。党中央要求“十四五”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山东现代水网建设作出安排部署,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对山东现代水网建设高度重视,多次提出明确要求。要求着力构建山东现代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谋划推进市县两级现代水网建设,不断提升水利治理能力和水平,扎实推动现代水网建设健康有序进行。今年2月份济宁市城乡水务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县级现代水网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县市区编制形成本辖区现代水网规划报告的任务目标。
二、决策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水利部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水利部关于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指导意见》《山东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济宁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济宁市城乡水务局关于开展县级现代水网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济宁市兖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有关规定。
三、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生态保护修复为主线,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兖州现代水网,保障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
四、决策目的
兖州区地处山东省西南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建设、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机遇叠加。为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兖州区提出聚焦先进制造业引领区、乡村振兴样板区、宜居宜业示范区、济宁都市区融合发展先行区“四个定位”,加快建设“富强究州、活力兖州、端信兖州、魅力兖州、幸福兖州”,聚力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局面。受自然地理和气候本底条件影响,干旱与水患并存是兖州基本区情、水情,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需要从战略高度对所有“水”问题进行统筹谋划,综合施策,科学编制兖州区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全面增强水安全保障能 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济宁市兖州区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研究提出了兖州现代水网建设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建设布局、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是指导兖州现代水网建设的重要依据。
五、重要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设现代水网,进一步提升水资源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事关兖州区社会经济现代化全局,必须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现代水网建设的组织领导,把现代水网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全力推进水网建设。
(二)突出规划引领。规划是指导新时期全区水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切实发挥本规划在全区现代水网建设中的战略导向和引领约束作用。
(三)落实责任分工。
为保障兖州区现代水网建设的贯彻落实,细化各阶段各部门的任务和目标,制定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细化任务落实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合力推进规划落地实施。
(四)强化要素保障
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要求,强化水利建设项目与资金、土地、环境、能耗等要素统筹和精准对接。加大财政对水利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切实保障水利建设资金需求。加强水利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抓好项目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等要件办理,协调解决征地移民中的重大问题,积极落实建设条件。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保障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五)加强科技支撑
积极开展水网建设重大问题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运用系统论、网络技术等理论方法,提高水网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建设施工、联合调度等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水平。加快水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先进信息化技术,提高重大水利工程智能化管理和决策水平,为现代水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