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兖州区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系列部署安排,将农村污水与黑臭水体协同治理,实施“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体净化”整治措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转更加通畅,乡村坑塘、沟渠水体清澈见底,岸坡整洁、绿植覆盖,原来的“垃圾坑、臭水沟”变成了现在的村庄景观节点。
因地制宜,实施精准化施治。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区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专班,建立区领导挂帅、主管部门牵头、属地镇街主抓、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制定完善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实施方案,按照排查梳理、分类整治、检查验收、长效管控步骤,逐个明确措施,实施精准施治。强化资金监管,严格按照财务程序,规范使用资金,强化资金使用效能。兖州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国家试点项目共9处,总面积8.1万平方米,涉及12个行政村,2023年下半年启动治理,当年10月底完成治理。
分村施策,实施景观化提升。针对存在黑臭水体村庄,组织专业人员到现场排查,综合分析黑臭水体的污染成因,根据“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体净化”原则,结合现场情况制定整治措施,实施景观化提升,打造成为亲民的休闲景观节点。在截污方面,主要是结合农村厕所革命抓好水冲式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项目涉及的12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卫生厕所改造,建设了粪污集中收集处置装置,做到黑水不外溢。在生活污水治理方面,5个村庄生活污水通过管网进入镇污水处理站处理,7个村庄采用集中拉运模式,运转至周边污水站处理,实现了污水有效收集。
降本增效,实施长效化管护。为规范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护工作,研究制定《兖州区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护及动态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管护职责,落实管护措施,保持治理成果。遵循“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专业管护、统一监管”原则,建立健全了乡镇实施、村级参与的管护机制。为做好试点项目管护,漕河镇优选第三方运行维护单位,签订了试点项目管护协议,切实抓好试点项目(透明度)定期巡查和周边环境日常管护。同时,区整治专班定期检测水体指标,与各级河长共同巡查周边环境,实现了农村黑臭水体“长治久清”的工作目标。
管网扩面,实施动态化监管。一是抓好试点项目动态巡查。由区专班负责,采取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方式,对农村黑臭水体试点项目整治和管护效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治。二是抓好全域水体动态巡查。对农村黑臭水体变化情况实行常态化摸排,针对受季节变化或生产生活影响新形成的农村黑臭水体及时启动整治,对于已完成整治但治理效果出现反弹的重新实施整治。三是抓好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动态巡查。在每季度、每月定期开展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巡查和出水水质检测的基础上,开展常态巡查,观测镇村设施出水情况,发现异常立即跟踪督促整改,确保所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稳定、水质达标。四是抓好厕所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全面推行农村改厕和公厕市场化管护,充分利用中转站等设施,推进农厕粪污资源化利用,消除农厕粪污污染。
下一步,兖州区将持续抓好做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结合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保持村庄清洁,消除黑臭水体环境污染源。进一步完善镇村污水管网,提高生活污水收集能力,抓好处理设备更新改造和运维,保障设施平稳运行、水质稳定达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群众对农村环境整治重要意义的认识,主动参与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保障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达到“长治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