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11370812004311244X/2021-0901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兖州区应急管理局 | 组配分类 | 文字解读 |
| 成文日期 | 2021-12-31 | 废止日期 | |
| 有效性 |
《济宁市兖州区“十四五”应急管理
体系建设规划》政策解读
为便于全区各镇街、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深入贯彻实施《济宁市兖州区“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解读如下:
一、背景意义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政策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全区上下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基本盘,持续加强重大安全风险防控,稳步提升自然灾害防御水平,统筹推进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十四五”时期,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科学规划我区应急管理事业长远发展思路和重大举措,研究出台了《济宁市兖州区“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为5个章节,主要内容如下。
(一)“十三五”时期建设成效。从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科技支撑能力、“素质固安”工程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形势。主要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全区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三)总体思路。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区应急管理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主要是围绕“建体系、固基础、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深入谋划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着力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体系,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四)重点任务。“十四五”期间,围绕健全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健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健全科教文法支撑和人才保障体系、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提升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提升应急管理综合保障能力、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我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
(五)重点项目。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实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升级应急管理信息化项目、实施智慧监管、应急管理干部队伍、专家队伍建设行动、深化“素质固安”工程、推进。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体系。应急管理制度体系、风险防控、应急救援、综合保障、基层基础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重特大安全事故全面杜绝,较大安全事故有效遏制,一般安全事故显著降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跃上新台阶,应急管理工作在全省和全市大幅争先进位。
四、重点工程
(一)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开展全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各灾种风险、多灾合一风险、跨灾种演进风险和隐患底数,摸清致灾原因和灾害种类,建立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
(二)升级应急管理信息化项目。
按照上级要求,升级区应急管理大数据指挥平台,整合各类预警信息和应急资源,建立反应灵敏、协同联动、高效调度、科学决策的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三)实施智慧监管。
在危化品、液氨制冷、涉尘涉爆领域,积极引导、强力推进一批新技术、新装备,特别是监测智能预警、自动切断系统,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四)应急管理干部队伍、专家队伍建设行动。
加强应急管理干部全员培训工作,打造一支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强化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完善选聘机制与动态管理,提升专家工作效能。
(五)深化“素质固安”工程。
持续开展“警示教育、拓展演练、志愿服务、文化宣传、送教下乡”系列活动,开展高危企业、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班组长安全培训和企业安全内训师能力提升培训活动,从“人”因关键上减少伤亡事故,全方位提升本质安全能力。
(六)推进微型应急救援站点建设三年行动。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打造“镇、街、园区有应急救援站,重点社区、村居有应急救援点,小灾能自救,大灾能增援”的应急救援模式。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不断总结典型经验,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有利于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落实目标责任
安全生产委员会和防灾减灾救灾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及时掌握本地区规划目标和任务完成进度,研究解决跨部门、跨行业的应急管理重大问题。
(三)完善投入机制
进一步明晰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等事项,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资金多渠道筹集机制,由注重事后投入转变为持续加大预防投入,强化重点项目绩效管理,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重视舆论引导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舆论反映的客观问题要深查原因,切实整改。
(五)加强评估考核
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规划实施评议。
联系人:郑广远
联系电话:0537-342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