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12004322533R/2024-0653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兖州区农业农村局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成文日期 2024-07-08 废止日期
有效性 有效
济兖农字〔2024〕59号 2024年济宁市兖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 2024-07-08 08:48 信息来源:兖州区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各镇街、局各单位:

根据《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山东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农科教字〔2024〕11号)和《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济宁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济农字〔2024〕73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请遵照执行。

济宁市兖州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28日

2024年济宁市兖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要求,按照《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山东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农科教字〔2024〕11号)和《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济宁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济农字〔2024〕73号)要求,以更加有力有效的农技推广服务,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制定2024年济宁市兖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满足农民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切实履行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指导服务、人员培训等职能任务,强化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责履行,推动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发展,加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展示和推广力度,加快信息化手段普及应用。

以支撑质量兴农、效益兴农、绿色兴农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主导产业,推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提高主导品种覆盖率、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并针对生产中的难题形成综合技术方案,在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场所开展技术示范、机具演示活动。

加大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的培育力度,全区重点选拔培育480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重点建设4个试验示范基地,培育业务精通、服务优良的农技推广人员96名,招募10名特聘农技员,对在编在岗基层农技员开展先进成果普及培训,推动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保持稳定,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技术集成示范等公益性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通过项目实施,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为保障粮食、水产、畜产品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以促进我区现代农业不断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全力推进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

一是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开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试验示范、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防治、农业防灾减灾等技术服务,强化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责履行。开展国家玉米、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针对大面积单产提升存在的制约因素,分作物、分区域集成熟化本地化综合技术方案,持续推进优良品种、高产技术、配套机具、管理措施集成应用,推广高效轻简化的生产模式,推动全区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取得实效。

二是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开展综合技术方案的示范展示,大幅提高单产提升关键技术入户率、到位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培训,强化科技、人才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驱动和引领作用,打造科技强镇、智慧农场、生态循环农场等农业科技展示样板,形成科技要素驱动、可借鉴可复制的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水平

一是推介应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根据我区农业发展状况,围绕小麦、玉米、大豆、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和市场导向需求、在广泛征集农业科技主体意见和专家综合评定的基础上,确定各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实现“一村一品”、“一镇一品”,提高粮食的商品性能。

二是开展农技推广服务指导。根据全区粮菜(养)种植规模和项目建设需要,今年遴选96名农技人员,联系指导96个种养专业村,每村选拔5名农业科技示范主体,优先遴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高素质农民,全区共选拔480名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建立健全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机制,每名农技人员联系5个农业示范主体,联系2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场所。加快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模式,在关键农时季节开展专项指导,依托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线上线下培训、成果展示等,加快农业技术普及应用,推动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到田。通过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连续培育,使其成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的重要成员,成为当地留得住的“乡土专家”和带动农民发家致富的贴心人。

三是重点建设4处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健全基地管理评价制度,以基地为载体示范主推技术,开展农技指导和培训服务。每个基地明确1名技术负责人和1名指导专家,开展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指导基地制定年度建设方案,明确年度技术示范和服务任务,统一树立“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标识牌。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带动作用,确保区域内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试验示范全覆盖。

兖州区2024年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基本情况表

基地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规模

示范内容

基地

负责人

指导

专家

技术

负责人

小孟镇金麦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项目示范基地

小孟镇梁家村

300亩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新品种选育;关键技术集成种植试验示范

刘明峰

王西芝

柏文臣

漕河管家口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种植示范基地

漕河管家口村

300亩

宽幅精播技术、增地减垄技术等

王法义

朱跃文

徐文君

大安镇来顺玉米绿色高质高效种植示范基地

大安镇唐营村

300亩

玉米全程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一防双减技术等

邓来顺

王  燕

徐  晶

牛楼高标准果菜种植示范基地

新兖镇牛楼村

100亩

草莓、西红柿等绿色高产瓜菜栽培技术

郭振莲

袁东征

孟淑华

(三)强化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加强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培养,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是提升农技推广队伍能力素质。根据农时和生产需要,组织专家组成员和农技人员,结合入户指导和现场观摩等活动,通过集中讲授、发放资料、咨询指导等方式,对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进行技术培训。积极配合省、市遴选农技人员参加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实际,结合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要求,采取课堂教学、异地研学、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分产业、分层次、分类别开展不少于5天的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其中实训课程不少于2天,确保1/3以上在编在岗基层农技人员接受培训。挑选基层技术骨干、优秀农技人员、科技示范主体、辐射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到国家级和省、市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开展异地研修、集中培训、观摩学习。聘请外地知名专家来兖,针对我区的主导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对全区农技人员和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开展集中培训。及时组织和引导农技人员进行自主业务培训,充分利用中国农技推广APP、山东省农业科技云平台,加强农技人员的自主学习。

二是优化特聘农技员队伍管理。围绕生姜、草莓、甜瓜、肉鸭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从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经营主体技术骨干、高素质农民中,选聘10名有丰富实践经验、较高技术专长、服务意识协调能力较强的特聘农技员,开展产业技术指导服务。组织特聘农技员开展农技指导、咨询服务、政策宣贯,重点强化特色产业农技服务。

(四)积极打造基层农技推广新模式新机制

强化公益性职能,完善多元化推广服务机制,联合科研、涉农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单位,协同开展项目研究、技术推广、指导服务,构建“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围绕小麦、玉米、大豆、蔬菜四大农业主导产业需求,构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科研教学单位、市场化服务组织、农业乡土人才等广泛参与、分工协作、充满活力的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促进人才、技术、成果等创新要素向农业流动,实现农业技术成果组装集成、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的无缝链接。积极与山东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市农科院联合,有针对性地选择引进新技术、新成果,建设小麦、玉米、大豆、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展示基地,加快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合作,提高其服务能力,发挥其带动作用;通过建立镇街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图,由农资企业以优惠价格直供到村到户,为农民提供便捷的农用物资服务;在粮食生产专业村组建村级植保机械化专业防治服务队和农机专业化服务队,大力推广与当前小麦、玉米新型种植方式相配套的新型农机具,实现农业耕、耙、播、收、管、防“六统一”,促进农机农艺结合。

二是提高农技推广信息化水平。加快普及“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引导广大农技人员和特聘农技员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在线开展业务培训、问题解答、咨询指导、互动交流、技术普及等农技服务。将农技人员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情况作为绩效评价重要指标。加强补助项目线上考核和成效展示,聚合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等资源,向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精准推送。水产养殖行业积极推进“渔业通”APP与“中国农技推广”APP对接,实现数据共享。

三、进度安排

2024年7月,编制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健全和完善工作制度和考评制度,组建专家组、技术组、考核组,遴选农技人员、特聘农技员,确定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试验示范基地等,制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及操作规程。

2024年8月—11月,在农业生产关键时期,进村入户对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高标准规划建设4处区级试验示范基地,对基地农户进行全程技术指导;组织农技人员、特聘农技员、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等参加省、市、区技术培训。

2024年12月,组织考核组对农技人员、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各试验示范基地进行绩效考核,按按考核成绩发放技术服务补贴;认真总结项目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及时形成总结报告,做好迎接上级检查的准备工作。

四、主要参与单位、人员情况与任务分工

(一)主要参与单位

1、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工作,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相关工作制度,成立专家组、技术组、专题组、考核组、遴选农技人员、特聘农技员,确定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组织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聘请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培训,发放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物化补贴,监督、调度、考核项目进展,负责对包村农技人员进行统一调度、使用与管理。

2、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和协调农技部、植保部、土肥部、水产部等相关业务站,制定小麦、玉米、蔬菜、水产等主导产业的推广规划、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技术操作规程,编辑相关技术材料和明白纸、开展技术培训指导。

3、区水产技术部:负责渔业养殖品种引进及示范推广、制定养殖技术规范,指导养殖户按照技术规范开展渔业养殖生产。

4、区农业农村局科教科:组织专家组成员和农业农技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下乡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负责建立和管理项目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和上报项目数据及相关信息。

5、各镇(街)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本区域或镇街项目实施工作,包括组织推荐镇(街)农技人员、特聘农技员,协调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协助做好本镇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二)主要参与人员及任务分工

项目主要参与人员及任务分工

序号

姓名

职务

任务分工

1

李成龙

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全面主持项目实施工作。

2

张  峰

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负责项目考核、检查、验收等工作。

3

孙清亮

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负责确定农技人员、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落实物化补贴,建立试验示范基地,组织和协调技术培训和入户指导等。

4

张 艳

区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

区农业农村局科教科科长

组织项目实施。

5

袁东征

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技术推广部部长

负责蔬菜技术方案的制定。

6

刘昭刚

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代种业发展部

负责组织筛选小麦、玉米、大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技术指导方案等。

7

朱利生

区农业农村局计划财务科科长

负责项目资金管理工作。

8

孟庆民

区农业农村局渔业与渔政管理科

负责渔业技术指导规程制定落实。

9

王  燕

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作物技术推广部

负责小麦主推技术的落实工作。

10

朱跃文

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物保护部

负责植保、玉米主推技术制定。

11

颜士平

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壤肥料部部长

负责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12

乔存金

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

负责项目方案编制、技术指导等工作。

五、经费投入及使用

2024年中央财政拨付项目专项资金43万元,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科技示范补助17万元

主要用于: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所需的化肥、农药、种子、鱼饲料、药品等补助;基层农技人员、示范主体等利用信息化手段及媒体宣传开展农技推广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费、流量通信费等(中国农技推广APP、山东科技云平台、云上智农、兖州电视台农业栏目等)。

(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6万元

主要用于:特聘农技员开展技术服务的补助(交通、误餐补助等);技术培训资料印刷、胸牌、门牌、制度牌匾制作等费用。

(三)基层农技人员、乡土人才等能力建设补助20万元

主要用于:基层农技人员、乡土人才、特聘农技员、农村致富带头人及示范主体参加异地研修、集中培训和现场实训、开展继续教育等教材、场地、差旅、食宿、交通等费用。

补助资金主要在上述确定的内容范围内支出,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实施内容间作出适当调整。

兖州区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资金概算表

项  目

金 额

内  容

备 注

农业科技

示范补助

17万

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所需的化肥、农药、种子、鱼饲料、药品等补助;基层农技人员、示范主体等利用信息化手段及媒体宣传开展农技推广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费、流量通信费等 (中国农技推广APP、山东科技云平台、云上智农、兖州电视台农业栏目等)。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

6万

特聘农技员开展技术服务的补助(交通、误餐补助等);技术培训资料印刷、胸牌、门牌、制度牌匾制作等费用。


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

20万

基层农技人员、乡土人才、特聘农技员、农村致富带头人及示范主体参加异地研修、集中培训和现场实训、开展继续教育等教材、场地、差旅、食宿、交通等费用。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项目的实施工作,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制定实施方案,督促检查实施进度,加强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有序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局,孙清亮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制定项目具体实施计划、执行项目实施方案,完成项目的各项任务,并落实专职人员负责项目的日常工作。

2、成立专家组。负责项目技术方案的制定,研究确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操作规程,负责项目试验示范基地的技术策划、技术人员的培训等工作。

附:

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专家组成员

组  长    孙清亮     农业农村局    副局长  

副组长    张  艳     科教科        高级农艺师

成  员    乔存金     农技中心      高级农艺师

张学英     农技中心      农艺师

王  燕     农技中心      高级农艺师

刘昭刚     农技中心      农艺师

史凤艳     农技中心      农艺师

袁东征     农技中心      农艺师

朱跃文     农技中心      高级农艺师

孙  洪     执法大队      高级农艺师

曹  娟     农技中心      农艺师

孟庆民     渔政科        农艺师

3、成立玉米、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技术指导专题组。制定玉米、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工作方案,集成推广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开展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培训,促进技术交流与信息共享,推动我区玉米、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行动取得实效。

附:

玉米、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技术指导专题组成员

负责人   王西芝     农技中心      研究员

成  员   王  帆     农技中心      农艺师

张学英     农技中心      农艺师

刘昭刚     农技中心      农艺师

朱跃文     农技中心      高级农艺师

蒋明洋     农技中心      农艺师

联系人   褚冰倩     农技中心      农艺师

4、成立考核组。负责考核办法制定,对农技人员的入户指导、技术培训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赋分,根据考核结果确定技术指导等级。

附:

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考核组成员

组  长    张  峰    农业农村局     副局长

副组长    孙清亮    农业农村局     副局长

成  员    高永成    局政策与改革科 科长

朱利生    局计划财务科   科长

李仁贵    局人事科       科长

(二)规范项目管理

按照要求在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竖立标志牌、农技人员下村指导统一佩戴胸牌;围绕主导产业,编印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明白纸;绘制全区主导产业区域分布和农技人员包村服务图,并悬挂上墙。

(三)加强资金监管

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设立项目资金专帐,建立项目辅助帐,对项目资金进行专帐管理;实行财务支出会审会签制度,严格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加强会计核算,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

(四)加强绩效考评

农业农村局与区域专家、区域专家与农技人员、农技人员与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分别签订责任状,不断完善工作责任制、专家技术负责制、农技人员包村联户责任制、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制。完善区级业务主管部门、镇政府和服务对象三方共同参与考核的新机制,以项目建设进度、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农技人员培训以及农民满意度、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等作为项目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严格奖惩,并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动态管理。

(五)完善档案信息管理

安排专人负责农技人员培训、示范基地、农技人员和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的档案,并根据农业部的统一要求,在网上填报相关表格,建立相应数据库,实施网络化管理,并及时更新数据;及时报送农技推广工作动态信息,上传中国农业推广网,加大宣传力度。

(六)加大总结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广泛动员各级农业推广、教学、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以及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技推广工作。制定并落实相关的扶持和激励政策,结合项目实施,对积极投入生产一线,认真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带头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农技推广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及时总结推广项目实施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培树工作典型,积极营造农技人员在农业生产一线建功立业的浓厚氛围。

济兖农字〔2024〕59号  2024年济宁市兖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doc